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一线快讯
我为转型发展献一策 | “金点子”(第五期)
作者:经开产投 时间:2025-08-01 浏览量:23
分享

我为转型发展献一策

“金点子”第五期

 

开栏语

为深化“英雄城市·先锋有我”活动,引导集团广大职工持续提能力、转作风、拼业绩、比贡献,努力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,走在前列凝聚先锋力量。紧密结合“干部素质提升年”六大行动安排,集团公众号现开设“我为转型发展献一策”专栏,以小建言撬动大格局,为集团转型发展提出好点子、想出好创意、发出好声音。即日起,将陆续对“金点子”进行展播。

 

产业投资

01

姓名:桓泽

子公司:武汉经开金融发展有限公司

问题现状

基金投资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战略性引领作用。当前,我区基金供给规模与拟落地项目融资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。

原因分析

这种矛盾不能简单归因于“钱不够”,而是深层次的投资逻辑、项目质量、风险偏好和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不够协同。

对策办法

(一)扩大耐心资本来源。鉴于硬科技项目风险高、周期长,可加大力度设立存续期长的科创基金、产业基金,围绕经开区“135”现代产业体系,兼顾“投早投小”及产业类重大项目。

(二)提升项目质量和可投性。尊重投资基本逻辑、企业发展规律,根据企业发展阶段、行业属性,差异性关注技术领先性、市场成长性、投资安全性等方面情况,筛选出符合产业发展和股权投资“双重需要”的好项目。

(三)加强政策引导与协调。建立合理的让利机制、容错机制,吸引基金管理人和社会资本投向风险较高的领域。完善针对创投机构的奖补、税收政策,提高投资机构落地的积极性。

(四)促进形成区域产业生态。依托车谷产业资源,产投集团的孵化基地、科技园区、空间载体、招商服务等要素,为被投企业提供技术创新、市场对接、管理优化、政策及融资对接等全方位增值服务,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和发展,激发产业创新活力。

 

产业投资

02

姓名:张莹

子公司:武汉经开科创服务有限公司

问题现状

(一)投资风险集中:经开产投主要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。虽然产业集聚效应显著,但若行业周期下行或政策调整,可能面临系统性风险。

(二)投后管理不足:集团已投资项目中,部分早期科技企业商业化周期长,存在退出难问题。

原因分析

(一)行业特性影响:汽车及半导体产业技术迭代快、资本投入大,部分被投企业仍需长期资金支持。

(二)市场化机制不足:相比同行,经开产投在基金运作、投研能力上仍有差距,社会资本撬动比例可进一步提高。

(三)风控体系待优化:大规模投资背景下,需建立更完善的项目筛选、投后估值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。

对策办法

(一)优化投资组合,分散行业风险。在继续深耕汽车产业链的同时,加大布局新材料等抗周期产业,降低单一行业波动影响。加强“投早投小”与成熟期项目的平衡,利用车谷科创基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,同时探索并购重组等退出渠道。

(二)强化投后管理与风险预警。建立分级分类管理机制,对重点企业加强财务监控和战略协同,对高风险初创企业设定更严格的考核。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,定期对在投项目进行估值调整和风险评级。

(三)完善合规与内控体系。参照上市公司标准,建立覆盖“募投管退”全流程的合规制度,防范利益输送和违规关联交易。

 

产业投资

03

姓名:童修屹

子公司:武汉经开资产经营有限公司

问题现状

2024年区内新引进项目中,产业链上下游关联度不足,政府引导基金规模相比沿海等发达地区,规模较小,对重大项目吸引力有限。

原因分析

招商信息碎片化,缺乏专业产业研究支撑;基金投资决策周期长,返投比例要求制约灵活性。

对策办法

一是集团可组建“产业研究院”,绘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、大健康等产业链图谱,靶向对接行业前20强企业(如比亚迪、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、联影医疗)。

二是在设立100亿元规模的“战新产业母基金”的基础上,放宽返投比例至本地60%,允许以“子基金+直投”方式重点扶持独角兽企业区域总部落地。

 

招商引资

04

姓名:王硕

子公司:武汉经开金融发展有限公司

问题现状

当前因宏观经济、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,我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面临较大考验,新兴产业规模不足。

原因分析

对新兴产业类项目的靶向招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。

对策办法

(一)围绕汽车产业链核心产业,系统梳理上下游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,通过以投带引,助推信息技术、新材料、智能制造等产业的落地经开区,增强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。

(二)捕捉新兴产业发展机遇,关注人工智能、低空经济、氢能、生物医药等“硬科技”赛道投资机会,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、生物医药基金等重点产业基金,吸引企业、人才和技术汇聚,为我区产业多元化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
(三)加强联动协同,与招商部门、高校院所、产业方联动,提高项目筛选质量,打好产业链协同、专业园区服务组合拳,优先考虑能将核心技术研发、重要生产环节留在经开区的项目,促进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在本地深度融合。

 

招商引资

05

姓名:王亚杰

部门:纪检监察室

问题现状

武汉经开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经开区核心产业投资平台,通过“管委会+公司”双轮驱动模式,在招商引资方面既有成绩也有挑战。项目质量参差不齐,部分项目产业带动弱,难形成集聚效应与推动产业升级。招商渠道单一,过度依赖传统模式,新兴手段运用不足,信息获取不及时、不全面,易错失优质项目。对新兴产业研究不深,项目评估和洽谈难精准把握前景与风险。

原因分析

产业规划缺乏引导,对新兴和高技术产业研究不深入,招商导向不明,项目筛选和引进缺乏针对性。招商手段创新不足,不重视新技术,缺乏数字化平台和专业人才,难掌握企业动态与市场需求,难以精准对接。人才队伍建设滞后,培训体系不完善,激励机制不健全,影响人员积极性。

对策办法

强化产业规划引领,结合自身优势与区域定位,制定清晰产业招商目录,聚焦前沿产业明确招商方向。创新招商方式,搭建数字化平台,利用大数据等技术精准分析需求,实现信息实时推送与精准对接,开展产业链招商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,完善培训体系,定期组织培训并邀请专家授课,健全激励机制,设立奖励基金。优化服务环境,树立“服务至上”理念,提供一站式服务,建立跟踪机制,加强与政府沟通,为企业争取政策支持。

 

招商引资

06

姓名:彭菲 吴佳慧

子公司:武汉经开金融发展有限公司

问题现状

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速、地方招商竞争激烈的背景下,产投集团作为经开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,其招商引资工作面临困局,亟待通过创新形式与内容提升影响力,以助力经开区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
原因分析

当下招商活动形式较为传统,线上线下融合不足,限制了参与范围和影响力;多方资源整合不够,活动实效有待强化;活动主题定位不够精准,未能充分聚焦区域产业优势及企业需求;缺乏品牌建设,可持续影响力不足。

对策办法

一是创新招商活动形式,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,打造招商活动平台,吸引外部优质资源,提升区域资本活力。二是整合政府、金融机构等多方资源,发挥各方优势,为招商活动提供政策、资金等全方位支持,强化活动实效。三是精准定位活动主题,结合区域“135”现代产业体系,聚焦智能网联汽车等主导产业,同时从企业融资、技术创新等需求及前沿技术出发,举办专题对接活动,提高活动针对性和吸引力。四是强化活动品牌建设,结合区域特色和自身优势,打造系列品牌活动,提升区域招商的吸引力和竞争力。

 

招商引资

07

姓名:禹卿锁

子公司:武汉经开资产经营有限公司

问题现状

武汉经开区招商引资主要表现为高新技术企业密度偏低;招商方式过度依赖政策优惠,数字化招商工具应用不足,国家出台招商条例后,招商工作面临很大挑战;企业从签约到投产时间较长。

原因分析

(一)招商理念滞后,仍以“装篮子”式招商为主,缺乏产业链思维。

(二)资源整合不足,未有效联动区内东风、格力等龙头企业需求。

(三)专业能力欠缺,复合型招商人才不足。

(四)服务链条不连续,缺乏从招商到育商的完整服务体系。

对策办法

(一)构建精准招商体系

开展产业链招商攻坚:聚焦智能网联、新能源等产业链,锁定链主及配套企业,重点引进三电(电池、电机、电控)系统等关键环节,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园、氢能科技产业园、泛半导体产业园。

打造数字化招商平台:开发产业招商大脑,搭建VR云招商平台,运用大数据招商。

搭建多元化招商网络:设立海外招商代表处,组建招商小分队实施区域深耕,签约优质合作机构,发展中介招商。

(二)打造招商服务新生态

产业配套升级:建设共享实验室,降低企业研发成本;完善生产性服务,引进检测认证等机构;打造15分钟生活圈,提升人才留驻率。

智慧园区建设:部署5G专网,实现园区万物互联;开发产业服务APP,线上办理服务事项;建设数字孪生园区,提升管理效能。

© Copyright 2021 . All Rights Reserved. 武汉经开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 技术支持:京伦科技
鄂ICP备2023007572号-1鄂公网安备 42011302000292号